(最後更新時間:2021/9/10 03:40)

發想動機:有鑑於大台中、大新北及大桃園地區因大型公共工程的興築及各類產業特區相繼開放的聯合拉力、台北市民難耐惡劣生活品質及高房價而紛紛外移至衛星城市,以致近幾年移入人口迅速增加,有些選區人口甚至多達四十萬人,為降低該區區域立委及其他工作人員作業的負荷量,而興此建議選舉單位(該直轄市之選委會或中選會),於每十年決議一次的選區劃分中(下次為2030年),將人口大量外流的臺北市縮減一選區及其餘選區重編、臺中市新增設第九選區、桃園市新增設第七選區、新北市新增設第十三選區納入主題來做理性討論。

每選區設籍人口建議於25~35萬人之間,不傑利蠑螈。 

(選舉人口約莫等於設籍人口*0.83)

此外,對於許多網友、政治人物和政論家們對台南市立委選區劃分的疑點,可以在此和各位初步進行說明,話題最多的點是:為何中選會把原台南市東區29里跟原台南縣的南關線選區混在一起?   

我的解釋是這樣子,我們從人口分布上來看,因為區域立委是以每30萬人為一單位,而尷尬的一點是,原台南市有約80萬人口,原台南縣有約110萬人口,都不是30萬的倍數。原台南市要分成2個or3個選區?

原台南縣要分成3個or4個選區?  豈不就是一個讓人頭痛的問題呢?   且本次重劃的結果,僅東區被一分為二已算相當得體的作法。  換作是我,在以不拆解轄區為前提下,當初可能就會建議政府這樣規劃:

台南市

選區 轄區 調整後設籍人口(2019/12) 備註
第一選區 新營、鹽水、白河、後壁、北門、學甲、將軍、柳營、東山、下營、六甲、官田 317,025 地理位置大致位於曾文溪以北
第二選區 麻豆、善化、新市、新化、歸仁、關廟、大內、山上、玉井、楠西、南化、左鎮、龍崎 333,688 地理位置大致位於曾文溪以南,且台19甲線、台20線、台1線、84快速道路串連各轄區
第三選區 安南、佳里、七股、西港、安定 330,583 地理環境及文化背景相似,台19及台17線省道連結該選區
第四選區 永康、仁德 311,793

國道1號、南147鄉道及台1線相連結,且位處同一生活圈

第五選區 東區、南區 310,705 市區隔大同路相鄰
第六選區 北區、中西區、安平 277,092 市區大致相鄰,和緯路、臨安路可串聯三區
       

 

新竹縣

假設不將竹北市一分為二:

(雖然當前第一選區的人口數較少,但莫忘竹北人口成長之迅速)

選區 轄區 調整後設籍人口(2020/02) 備註
第一選區 竹北、新豐 252,808 地理位置相鄰、市區相近
第二選區 竹東、新埔、關西、湖口、橫山、芎林、寶山、峨眉、北埔、五峰、尖石 318,491 非竹北之區域
       

高雄市

第一選區的人口明顯偏少,建議2030年時再予以重劃,連帶其他選區也必須跟著做微調

方案一:

選區 轄區 調整後設籍人口(2020/2) 備註
第一選區 桃源、那瑪夏、茂林、六龜、甲仙、內門、杉林、旗山、美濃、大樹、大社、仁武、鳥松 340,437 原第四選區的仁武、鳥松納入本選區、燕巢、田寮析出(考量議員選區),考量山區人口衰減及仁武、鳥松人口激增,彼此間能達成平衡而發此設計。
第二選區

岡山、茄萣、湖內、路竹、阿蓮田寮、燕巢、永安、彌陀、梓官、橋頭

381,079

(岡山區周邊轄區共列同一選區)

原第一選區的阿蓮、燕巢及田寮納入本選區(考量議員選區),梓官及橋頭析出。

第三選區 北左營(26里)、楠梓 297,052

考量該選區人口增長迅速,建議將左營區南部(13里)析出,改納入原屬第二選區的梓官與橋頭

※左營區26里:進學、尾西、頂北、中南、中北、廟東、廟北、尾南、尾北、屏山、祥和、永清、莒光、光輝、合群、明建、頂西、聖后、聖西、聖南、城南、路東、篰北、篰南、福山、菜公(約108,688人)

第四選區 南左營(13里)、鼓山、鹽埕前金、新興 332,244

※左營區13里:崇實、海勝、自助、果貿、果惠、果峰、埤東、埤西、埤北、新上、新下、新光、新中(約89,203人)

第五選區 三民 339,402  
第六選區 苓雅、前鎮、旗津 384,197  
第七選區

鳳山

360,061

維持不變

第八選區 小港、大寮、林園 339,844

前鎮區析出,改納入原屬第四選區的大寮及林園

方案二:

 

選區 轄區 調整後設籍人口(2020/2) 備註
第一選區 桃源、那瑪夏、茂林、六龜、甲仙、內門、杉林、旗山、美濃、田寮、阿蓮、燕巢、大樹、大社 270,665 維持不變
第二選區

岡山、茄萣、湖內、路竹、永安、彌陀、梓官、橋頭

315,945 維持不變
第三選區 北左營(26里)、楠梓、仁武 387,302

工業區位相鄰、183縣道連結兩地

※左營區26里:進學、尾西、頂北、中南、中北、廟東、廟北、尾南、尾北、屏山、祥和、永清、莒光、光輝、合群、明建、頂西、聖后、聖西、聖南、城南、路東、篰北、篰南、福山、菜公(約108,688人)

第四選區 南左營(13里)、鼓山新興、前金、鹽埕 332,244

※左營區13里:崇實、海勝、自助、果貿、果惠、果峰、埤東、埤西、埤北、新上、新下、新光、新中(約89,203人)

第五選區 三民、鳥松 384,388  
第六選區 苓雅、前鎮、旗津 384,197  
第七選區

鳳山

360,061

維持不變

第八選區 小港、大寮、林園 339,844

前鎮區析出,改納入原屬第四選區的大寮及林園

台中市

建議進行重劃之選區:

(1)第五選區(北區 北屯)  理由:人口總數達43萬人,且近年來隨著郊區化效應上升迅速,對相關人員負荷量過大。 因此,建議將東北屯13里(共約8萬人)析出,劃進當前人口數約為26萬人的第八選區,其餘30里則與北區共為同一選區。

(2)第四選區(西屯 南屯)理由:人口總數達40萬人,且近年來隨著郊區化效應上升迅速,對相關人員負荷量過大。 因此,建議將南屯析出,使其與南區共為同一選區,並將西區與西屯整併成一選區。

(3)第二選區(沙鹿、龍井、大肚、烏日及霧峰)理由:人口總數達37萬人,建議將霧峰區及烏日區析出,令該二區與大里及劃設為同一選區,並納入梧棲區。太平則建議與台中市中心之東區及中區為同一選區。

(4)第七選區(大里 太平)理由:人口總數約39萬人,建議處遇見(3)所示。

(5)第一選區(大甲、大安、清水、外埔、梧棲):鑒於市區間隔距離及交通易達性(132市道串聯后里、外埔、大甲及大安四區)考量,建議將后里劃設於本選區,梧棲則因考量其市區距沙鹿較近,故建議重新劃設為第二選區內。

詳見下表

方案一:

選區 轄區 調整後設籍人口(2019/12) 備註
第一選區 大甲、大安、外埔、清水、后里 270,400 基於交通易達性(132市道串聯)考量,將原本屬第一選區之梧棲區,劃入第二選區,並將原本屬第三選區之后里,劃入第一選區。
第二選區 沙鹿、梧棲、龍井、大肚 288,758 烏日及霧峰區析出,劃入將來的第八選區。以及納入原本屬第一選區之梧棲區。
第三選區 潭子、大雅、神岡 270,775 鑒於該選區三轄區人口增長迅速之故,外加交通易達性考量,析出后里予第一選區。
第四選區 南屯、南區 300,103

西屯區析出,與西區共構為同一選區,原屬第六選區的南區納入第四選區。

第五選區 西屯、西區 345,774  
第六選區 西北屯、北區 350,963 將北屯區大略以台三線為界,拆分成西北屯及東北屯,東北屯之13里(約8萬人)劃入原第八選區,西北屯之30里保留與北區為同一選區。
第七選區 中區、東區、太平 288,062

原第七選區析出大里區,納入市中心之中區及東區。

第八選區 大里、霧峰、烏日 353,740

基於交通易達性考量,將原屬第二選區之烏日區劃入本選區。

第九選區 豐原、東勢、新社、石岡、和平、東北屯(13里) 346,671 北屯:舊社、東光、三和、三光、北興、軍功、水景、和平、 篰子、大坑、明政、明德、東山等13里

方案二:

選區 轄區 調整後設籍人口(2020/2) 備註
第一選區 大甲、大安、外埔、神岡、后里 248,555 轄區相鄰
第二選區 清水、沙鹿、梧棲、龍井 319,528 轄區及生活圈相鄰
第三選區 西屯、大雅 326,417 市區相鄰
第四選區 豐原、潭子 276,125

轄區相鄰,且台3線貫通

第五選區 北屯 284,008 人口成長迅速,規模可自成一區
第六選區 北區、西區、南區 389,021 市區及生活圈相鄰
第七選區 東區、中區、大里、霧峰 372,331

轄區相鄰

第八選區 南屯、烏日、大肚 306,705

轄區相鄰

第九選區 太平、東勢、新社、石岡、和平 293,617 轄區相鄰

新北市

選區 轄區 調整後設籍人口(2019/12) 備註
第一選區 淡水、三芝、石門、金山、萬里 256,480 將原有之八里、林口、泰山三區移出,金山及萬里二區納入。
第二選區 林口、八里、泰山、五股 321,864 原第二選區的五股納入新第二選區
第三選區 蘆洲、北三重(21里) 293,416

三重區:碧華、仁華

永字輩:

永吉
永安
永清
永盛
永發
永順
永煇
永福
永德
永豐
 

富字輩:

富華
富貴
富福

慈字輩:

慈化
慈生
慈祐
慈惠
慈愛
慈福

 

第四選區 三重(98里) 294,803  
第五選區 新莊(68里) 337,050 建議將
瓊林
南港
成德
四維
萬安

八德

龍安

 

等七里,共約31,357人劃入第六選區  

 

第六選區 新莊(西南16里)、樹林、鶯歌 354,254 同上,考量新莊副都心移入人口逐年遞增而出此建議。
第七選區 東板橋(65里) 264,501 暫不變更
第八選區 西板橋(61里) 292,396 暫不變更
第九選區 中和(76里) 343,387 暫不變更
第十選區 永和、東中和(17里) 290,277 暫不變更
第十一選區 土城、三峽 354,174 暫不變更
第十二選區 新店、烏來

309,878

將石碇、深坑及坪林三區析出,劃至第十三選區(汐止)
第十三選區 汐止、瑞芳、貢寮、石碇、坪林、深坑、雙溪、平溪 306,262 同上,考量山區人口衰減量大致與汐止人口移入量相當而做此區劃。

 

桃園市

 

選區 轄區 調整後設籍人口(2019/12) 備註
第一選區 蘆竹、大園、觀音 327,440 將原屬該選區之桃園11里及龜山析出,納入原第二選區的大園及觀音二區。
第二選區 楊梅、新屋、龍潭 346,336 同上,納入原屬第五選區的龍潭區。
第三選區 中壢(52里) 322,909 將市區含新明、舊明等之25里析出,原屬第六選區之華勛、仁祥等12里收歸。
第四選區 平鎮、南中壢(25里) 322,907

將中壢市區(指台一線之外環道內)之新明、舊明等25里別與平鎮區共構同一選區。

里別為:光明、新明、舊明、五福、中壢、中榮、中建、興平、興國、永興、興南、金華、新街、中央、石頭、普義、德義、正義、信義、普強、明德、東興、健行、林森、新興。

第五選區 東桃園(25里)、龜山 303,249 合併原屬第一選區之會稽區11里及龜山區,外加原屬第四選區之會稽區6里,及大樹林區8里共構一選區。
第六選區 桃園(51里) 312,496 即原第四選區,析出會稽區6里及大樹林區8里。
第七選區 八德、大溪、復興 313,700 析出原中壢區之華勛等12里。

臺北市

※縮減一選區

考量(1)台北市近年來人口嚴重外流(每月淨減少約5,000~6,000人)及

(2)以保留轄區完整性為前提的情形下

而發此建議

選區 轄區 調整後設籍人口(2021/8) 備註
第一選區 北投、北士林(27里) 376,130

北士林:天母里、天福里、天祿里、天壽里、天山里、天和里、天玉里、三玉里、德行里、德華里、忠誠里、蘭雅里、蘭興里、東山里、芝山里、岩山里、聖山里、名山里、菁山里、溪山里、翠山里、永福里、公館里、新安里、陽明里、平等里、臨溪里等27里,共129,311人(2021/8 統計)

(較現行版本多出芝山岩次分區5里、陽明山次分區9)

 

 

第二選區

南士林(24里)、中山

363,022

1.南士林

福志里、福林里、福佳里、福得里、舊佳里、仁勇里、義信里後港里前港里、福中里、福華里、百齡里、明勝里承德里富州里、富光里、福安里、福順里、永倫里、社新里、社子里、社園里、葫蘆裡、葫東里等24里

(含街上次分區7里、後港次分區7里、社子次分區10里)

143,963人(2021/8 統計)

2.將中山區全境納入

 

第三選區 大同、萬華 301,069

基於人口流失考量,大同區由南士林轉為與萬華同選區

第四選區 內湖、南港 395,789

暫不變更

第五選區 松山、信義 406,098 考量人口流失速率,松山與信義共列同一選區
第六選區 北中正、大安 331,890 北中正:梅花里、幸福里、幸市里、三愛里、文北里、文祥里、東門里、黎明里、光復里、建國里、新營里、龍福里、龍光里、南福里、南門里、愛國里等16里(大致以和平西路為分界),共36,832(2021/8 統計)
第七選區

南中正、文山

380,160

南中正:水源里、富水里、文盛里、林興里、河堤里、頂東里、網溪里、板溪里、螢圃里、螢雪里、永功里、永昌里、龍興里、忠勤里、廈安里等15里,共116,015

(較現行版本多出永功里、永昌里、龍興里、忠勤里、廈安里等5里)

(2021/8 統計)

 

arrow
arrow

    壞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